欢迎访问浙江之窗  今天是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阜城力促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

本报讯(记者刘鲜)近年来,阜城县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突出“农”的本质、“村”的风貌、“人”的参与、“居”的变化,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,引领乡村产业大发展、村容村貌大改善、乡村文明大提升。 

“三步实施”统筹考虑,以点扩面、成方连片,逐步实现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。阜城县从村级层面开始、乡镇层面谋划、县级层面审议,结合县情实际,先后研究出台《阜城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工作方案》等多个工作方案,集中开展“打扫屋子好迎客”活动和10个方面专项整治活动,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改造户厕6.4万余户,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%以上,农村公厕实现村庄全覆盖;实施10.8万户农村气代煤、2978户电代煤工程,普及率达到100%,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。同时,该县积极借鉴安徽黄山“五微”改革措施,以“最小化干预原则”施工,不搞过度美化,顺势进行修复、利用。变“废”为宝、变“古”为宝、变“残”为宝,拆除残垣断壁2107处,整治坑塘442个,新建小广场152个,打造特色景点82个。 

“四个方面”为重点,逐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。该县按照“有规划、有产业、有文化、有主题、有形象”建设思路,从四个方面进行破题打造。一是特色农业产业片区,阜城县大力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,形成了以西瓜、高粱、果品为主,以大豆、花生、红薯、谷子、蔬菜和辣椒为辅的“三主六辅”特色农业产业体系,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35万亩,阜城杏梅、漫河西瓜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,高粱、西瓜、甜瓜、鸭梨、辣椒等3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“绿色食品”A级认证。二是文旅融合发展片区,阜城县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,依托京剧荀派大师故里、冀派内画发祥地、中国北方剪纸生产基地,打造了以纪庄回民支队作战指挥部旧址、军民鱼水情展馆、“六·二”突围广场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,荀慧生故居为代表的戏曲文化,陈集剪纸产业园和河北民俗剪纸交流中心为代表的剪纸文化,以特色文化作为和美乡村的“根”和“魂”,讲好乡村故事,留住历史记忆。三是城乡结合示范片区,该县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切入点,大力实施县城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延伸拓宽美化改造工程,建设了田园幽美、人文淳美、经济富美、生活和美、村容优美、村庄秀美“六位一体”的美丽乡村片区,擦亮阜城靓丽名片。四是法治乡村建设片区,阜城县以古城镇西马庄村为中心,与周边郭里阳村、何里阳村、李里阳村结合,集团化打造法治特色突出、产业繁荣发展、村内和谐稳定、村民安居乐业的法治乡村示范片区,规划建造了同心湖、同心石、同心会堂等。片区建成后,该县先后开展送法律下乡、送文化下乡等各类群众活动22次,开展法律明白人、巾帼普法等培训50余次,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两个,省级示范村11个。 

“三重机制”保障落实,确保能干事、能成事,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常态化。阜城县积极从人、财、事等方面下大功夫,着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,全面厚植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基础。健全专项资金、奖补资金、社会资金“三资”统筹投入机制,确保有钱办事、能够干事,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乡村振兴、民生工程以及涉农项目的实施一并考虑,实现多种资源、多种渠道资金的综合发力。健全责任制、积分制、志愿服务机制“三制”统筹建设机制,确保有人干事、长期保持,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紧密结合起来,依靠“三制融合”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,防止上热下冷、干部干群众看。健全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“三风”统筹培育机制,转变思想观念、激发动力活力,大力开展“文明之星”“道德之星”评选活动和文明家庭、清洁之家“评一评、晒一晒”活动,评选好儿媳、好妯娌244名,“最美家庭”150个,先后结合文明家风和居住环境,创建10981户美丽庭院、3631户精品庭院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浙江之窗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