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在山东潍坊青州市王府街道郑家村的各个桃园里,红扑扑的桃子挂满枝头,果香四溢,压弯枝条的桃子和桃农们的笑脸相互映衬,上演了一幅“桃”醉人心的丰收景象。
村民郑德军正忙着和家人采摘、装箱。“这些是早白塔,个头大,汁水足,吃起来过瘾,零卖的话价格在每公斤5元左右。”郑德军告诉记者。
郑家村一直是青州蜜桃的老牌生产基地,村里260户人家,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桃子。“从五月到十月,我们村都有露天种植的鲜桃上市。”郑家村党支部书记刘洁说。村里种植的桃子品种有十几种,很多村民靠着种桃,日子红红火火。“五六月份卖春艳、特大,七八月卖早晚白塔、京红、益红,九月十月是早蜜桃、大叶子蜜桃和老蜜桃,十一月冬雪蜜桃。靠着好政策,我们把这个产业做大,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。”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,也是实现农民增收、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。近年来,王府街道依托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种植经验,紧紧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,着眼“农业兴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,狠抓主导产业培育,丰富乡村产业类型,不断扩大种植规模,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,着力完善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,扩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。
小小一颗桃,铺就致富路。在邵庄镇西王村柏山生态农场,成熟的桃子挂满枝头,桃园里弥漫着收获的喜悦。“这个品种是水蜜桃毛蟠,这个是白玉奶油蟠,另一边的品种叫香妃,农场里种植的桃子有20多个品种,成熟时间不同,从现在能一直销售到农历八月十五。”农场负责人贺功臣说。
为选出最优质的桃子品种,贺功臣跑遍了泰安、济宁、枣庄、日照、临沂等地,最终选出了20多个品种。在种植过程中,贺功臣全部施用农家肥,人工除草,蜜蜂授粉,每棵树控制产出三四十斤果,今年产量预计10万斤左右。
把小桃子发展成大产业,邵庄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,创新实施“党支部+企业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引进发展现代农业项目20余个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余家,全面建起以尧王山区域、陈黍、马石西为中心,以青然农业为核心,涵盖周边4个社区,34个行政村的优质桃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,桃产业品牌效应、产业规模和品质效益稳步提升,带动了村庄发展、村民增收。
目前,青州市蜜桃种植面积达到7.9万亩,年产17.3万吨,年产值6.9亿元,先后入选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》、山东省《齐鲁御贡》农产品、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,成功入选“中国六大传统名桃”之一,青州桃产业集群项目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,争取上级资金2270万元。(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)
下一篇 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